夜城直播_夜城直播app官方正版下载_夜城直播高品质美女在线视频互动社区

讓大腦容下矛盾的觀點

2022/3/18 0:03:24 人評論 次瀏覽 分類:文化長廊  文章地址:http://prosperiteweb.com/community/4151.html

曾經(jīng)有個說法:很多人死于25歲,但埋葬于75歲。意思是說,25歲以后人的思想觀念開始固化了,也就很難進步了。所以,人們要盡可能在25歲之前具備學習和反思能力。具備反思能力的特點之一,是“腦子里容得下矛盾的觀點”。

讀數(shù)學系給筆者帶來的一個重要好處是理解了非歐幾何。筆者父親是中學老師。筆者讀中學時他就告訴有所謂的“非歐幾何”。在這個學科中,三角形內角之和不等于180度、平行線可以相交等。老爸覺得這門學問很奇怪,他不明白。


我理解非歐幾何,與學習微分幾何有關。開始的時候不僅不明白、也說不清為什么不明白。36年過去了,我甚至還清楚地記得,余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幾條曲線,給我解釋什么是“局部微分幾何學”。后來不知道怎么就明白了,博士期間讀Isidori 的《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》的時候就特別順。


非歐幾何本質是一個邏輯體系。這個體系的存在,證明“平行公理”和歐氏幾何的其他公理是獨立的,不能從其他公理推導出來。這就證明了:“平行公理”是不可能證明的。“平行公理”的獨立性,只要找到一個案例(模型)就可以了。非歐幾何的模型其實很多,球面就是一個典型。在球面模型中,地球上的經(jīng)線都是“平行線”,它們都相交于南北兩極。所以,“平行線會相交”。


回過頭來看,理解非歐幾何的關鍵是放棄歐氏幾何中對“點、線、面”的“執(zhí)念”。正如希爾伯特說的:可以把桌子、椅子、茶杯叫做“點、線、面”。數(shù)學本質上是從公理體系出發(fā)的邏輯體系。所以,數(shù)學本質上不是自然科學、是人造的理論。但奇妙的是:這種理論可以用于描述各種客觀世界。


非歐幾何消除了“點、線、面”的“執(zhí)念”,但守住了“邏輯”的底線。


明白非歐幾何以后,就容易理解相對論了。與數(shù)學不同,相對論是自然科學。自然科學的本質是實驗科學。既然是實驗科學,物理學的概念就必須是“可測量的”。比如,什么是“力”、“長度”、“質量”、“時間”。再如,宇宙大爆炸之前是沒有時間和空間概念的:因為人們找不到可以測量時間的“鐘表”和測量長度的“尺子”。


物理學要解釋自然現(xiàn)象。與相對論有關的一個重要事實是:光速是不變的。人們很容易理解,如果光速不變,會引發(fā)很多邏輯上的矛盾。愛因斯坦堅信:物理學定律應該是不變的。如果物理學定律不變、光速也是不變的,只能是測量結果變化了,也就是“鐘表”、“尺子”等會隨著觀察者的不同發(fā)生改變。所以,不同的人,對時間和距離的測量結果就不一樣。


相對論距離我們并不遙遠。愛因斯坦曾經(jīng)與人合著一本科普著作《物理學的進化》。在這本書中,講到了電梯自由落體的例子。愛因斯坦指出:如果電梯是完全封閉的,電梯中的人無論怎么做實驗,都無法判斷自己處于自由落體狀態(tài)還是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(tài)。所以,需要找到一種理論上的邏輯,讓兩種認識統(tǒng)一起來。于是,愛因斯坦認為:引力會引發(fā)空間的變化。這就是廣義相對論了。


理解非歐幾何以后,雖然推算不出對應的數(shù)學公式,但卻容易理解這種思想。同樣的道理,可以去解釋空間站的失重??臻g站中距離地面只有幾百公里。按萬有引力定律,地球引力是地面上的80%左右,為什么會失重呢?這個問題可以用牛頓定律來解釋,但同樣也可以從相對論的角度解釋:如果飛船是完全封閉的,宇航員可以認為自己做勻速直線運動。


由此可見,相對論不僅守住了邏輯的底線,還守住了“物理定律一致性”、“客觀事實唯一性”的底線。


有人強調愛因斯坦的偉大時,經(jīng)常拿牛頓做對比。他們的一個理由是:牛頓認為時間是均勻變化的。筆者讀《自然哲學的數(shù)學原理》時,確實發(fā)現(xiàn)牛頓給出了這個假設。但有意思的是:牛頓對這個假設做了特殊的說明。牛頓解釋說:之所以這么假設,首先是因為這么假設最簡單,并且沒有相反的案例。所以,“時間變化不均勻”其實早就是牛頓預料之中的事情了。


牛頓力學定律很簡單,但發(fā)現(xiàn)牛頓定律卻非常不簡單。當我們用“物理學是實驗科學”的原理去重新審視牛頓定律時,應該感覺非常驚嘆:世界為什么這么簡單呢?


對數(shù)學和物理學的深入理解,有利于培養(yǎng)哲學思維。


數(shù)學不是自然科學,哲學同樣不是自然科學。例如,哲學上講“物極必反”:事物發(fā)展到一定的程度,就會走向反面。所以,疫情壞到一定程度,就會出現(xiàn)曙光。這個觀點是不需要驗證的、肯定是正確的。但正確的觀點為什么不是科學呢?因為這個觀點沒有給出測量和預測“極點”的辦法。


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創(chuàng)新的人,應該培養(yǎng)自己的哲學思維。哲學素養(yǎng)好的人遇到問題時,往往會意識到:同一件事會有多個側面、多種原因、多種解釋。這樣,就不容易陷入固有想法的“執(zhí)念”。但是,在科學研究中,可能性有許多、真理卻只有一條、真相只有一個。在多種解釋中,哪種是對的呢?找出唯一正確的解釋和真相,就是自然科學的問題。


如果一個人的邏輯混亂,就會“容得下矛盾觀點”;然而,無論是非歐幾何還是相對論,都是在邏輯嚴密的前提下,“容得下矛盾觀點”?!霸谶壿媷烂艿那疤嵯氯莸孟旅苡^點”,往往是創(chuàng)新者必備的素質。遇到問題時,應該鼓勵大家主動地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。


可惜的是:我國的教育恰恰缺乏了這一點。筆者曾經(jīng)將對“失重”的看法發(fā)在微博上。結果,卻引來某頂級高校一個班級同學的圍攻。他們認為:明明可以用經(jīng)典物理學解釋的問題,為什么要用相對論呢?空間站的運動速度這么慢,值得用相對論嗎?有人甚至采用了人身攻擊的言辭。我還記得,有位中科大物理系的網(wǎng)友(網(wǎng)名“朗道十論”)試圖給他們解釋,同樣也遭到了圍攻。這件事曾經(jīng)讓我非常失望:不是因為受到圍攻,而是因為對教育的失望。


最近網(wǎng)上的熱點很多。很多人因為觀點不同,相互拉黑了。但筆者的朋友圈中,各種人都會有:筆者希望通過他們的爭論,讓腦子中容下不同的觀點,走向老年癡呆的速度慢一點。


下面這張圖很有意思。不過,思想的進步不僅是靠讀書,還要靠實踐、靠思考。


來源:儀表圈/作者:郭朝暉(工學博士,教授級高工。企業(yè)研發(fā)一線工作20年;優(yōu)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學家;東北大學、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。國內知名智庫、走向智能研究院的發(fā)起人之一。原寶鋼研究院首席研究員)

相關儀表推薦

共有訪客發(fā)表了評論 網(wǎng)友評論

  客戶姓名:
郵箱或QQ:
驗證碼: 看不清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