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讀到一篇文章。認為數字化轉型,就是要“從流程驅動發(fā)展到數據驅動”。我轉發(fā)這篇文章時點評到:我沒讀懂。我國兩化融合領域的前輩、德高望重的王安耕先生也留言說:我也不懂......
我一直認為:在做具體工作時,流程化和標準化不僅現(xiàn)代工業(yè)的基礎,也是智能化的基礎。怎么要被代替了呢?后經朋友指點才明白:作者說的“數據驅動”不是代替“流程驅動”,而是要充分利用數據。
盡管如此,我還是不喜歡這種說法。因為數字化轉型恰恰要重視流程。這個觀點,可以從前幾天的一件事談起。
有網友問我:怎樣才能用一句話描述數字化轉型。我回答說:數字化轉型就是讓計算機多干活。我一直主張價值驅動。只有讓計算機做得比人好,才會有價值。為此,要發(fā)揮計算機的優(yōu)勢:計算強、反應快、記性好、無私心、不出錯、不偷懶、無情緒......。但機器是很笨的,需要讓人告訴它做事的套路。所以,如果把剛才話再具體一點,數字化轉型就是:用人容易理解的辦法,讓計算機去干人做不好的事情。
怎樣才能把人容易理解的辦法告訴計算機呢?基本的做法就是:首先把人做事的方法變成標準化的流程,然后讓計算機按照流程執(zhí)行。所以,離開流程化、標準化,怎么推進數字化轉型呢?
推進數字化轉型最大的障礙之一,就是人們習慣于拍腦袋、憑經驗做事。許多人不善于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表達成標準和流程。
所以,要推進數字化轉型,必須促使人們把決策邏輯流程化、標準化。這是知識數字化、軟件化的基礎。
流程化、標準化是現(xiàn)代工業(yè)的基礎。在這種基礎上,才能建立現(xiàn)代化管理制度,才能推動產品質量的一致性。但流程化有很多麻煩。我們常聽人抱怨:過去一個月做好的事情,強調流程以后需要做三個月!所以,流程往往會降低人的工作效率。
但問題是:機器不怕麻煩??!讓機器走流程不耽誤時間??!所以,從某種意義上說,推進數字化轉型,是“多讓機器走流程,讓人少走不必要的流程”,這樣,就能在更規(guī)范的基礎上提高人類的勞動效率。
作者:郭朝暉(工學博士,教授級高工。企業(yè)研發(fā)一線工作20年;優(yōu)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學家;東北大學、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。國內知名智庫、走向智能研究院的發(fā)起人之一。原寶鋼研究院首席研究員)
共有訪客發(fā)表了評論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