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SI(Ope System Interconnection)開放系統(tǒng)互聯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/TC97于1978年提出的,1983年正式成為國際標準ISO7498,并于1986年進行了補充和完善,形成了實現開放系統(tǒng)互聯建立的分層模型(簡稱OSI參考模型)。
OSI參考模型是不依賴計算機的功能,可以在任何組合網絡中使用的標準通信協議,為異種計算機互聯提供了一個共同基礎和標準框架。為了獲得通用性,OSI參考模型假設了所有場景,內容非常復雜。
OSI參考模型的結構
OSI是一個開放型的體系結構,規(guī)定通信功能分為7層,分別為物理層(Physical Layer)、數據鏈路層(Data Link Layer)、網絡層(Network Layer)、傳輸層(Transport Layer)、會話層(Session Layer)、表示層(Presentation Layer)和應用層(Application Layer)。
注意:OSI模型本身不是網絡體系結構的全部內容,因為它并未確切地描述用于各層的協議及實現方法,而是僅僅說明每一層應該完成的功能。ISO/OSI已經為各層制訂了相應的標準,這些標準作為獨立的國際標準發(fā)布,并不是參考模型的一部分。OSI各物理層的功能及主要內容見表1。
OSI參考模型結構
OSI參考模型結構如圖所示。
典型控制網絡的通信模型與OSI模型對照
典型控制網絡的通信模型與OSI模型對照如圖所示。
共有訪客發(fā)表了評論
網友評論